找到相关内容68篇,用时2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陀教化的基本原理以“人”为出发点

    皆利乐有情,指示人生在世的光明大道,舍苦得乐,获得身心健康的至理。在佛经中有不少言及宇宙万物,天文地理;然而佛陀说法的宗旨,是从“人”的问题出发而研究,进而探讨人生的秘奥;佛经说“证”(即渐修、渐学...。当然佛教所提示的内明智照之禅行摄养,不是在西方人文主义的词汇中可常见的。佛教学说觉性教育以解惑开慧之次序,所谓“证”的步步提升,直至无明净尽,慧觉澄明,如来藏中不许有识(依智不依识),那无尘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70256450.html
  • 般若空慧之妙智教育论

    所谓证(一分无明,增一分智慧)。唯识论“转识成智”之极高境界;在心理训练调摄身心之时,实在是对我们凡夫习气中提升性灵智光,故云佛法是解惑(即三惑:一、见思惑,二、尘沙惑,三、无明惑)开慧。试想依佛法所指示的方法进行;不断进行,此种心理上,证,解惑开慧,直至“顿消三障诸烦恼”,那一段段的过程,色(身)心二法,已由静至净。 转识成智,即转有漏之八识,而得无漏之八识相应之四智;即转...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70556453.html
  • 高倍镜下看烦恼

    ;而在大乘学者看来,习气是微细的染污,还是要招感变易生死的。二乘不断,而唯佛断尽的无明,大乘学者说,菩萨在修行中,已分分渐除;佛究竟尽无明。所以,或无明为十一重,二十二愚等。大乘所说的无明住地,...含经》说:三结,得须陀洹果;三结就是我见,戒禁取,疑──五见的重要者。属于爱的,又分为三种,这因为修道所断惑,是三界的:欲界的修所断惑,色界的修所断惑,无色界的修所断惑。欲爱住地,即欲界的一切修...

    释宗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72939837.html
  • 从佛门的戒律说起

    轮回受报之说,什么依存于不同属性的空间,有什么地狱、天堂、佛土等等的不同,这些都是一种因为众生有分别意识及相应出俗谛名言而为之安立的传法。我们凡夫以为有“我”,恐惧失去“我”,因无智慧,被业力所牵...可以理解为“犯戒”。菩萨不能“轻舍一众生” ,否则就是犯戒。但戒的本意,同世俗生活中法则法规的产生其实是一回事,都是为了止恶防非和扬善。   戒永远不是我们修行的目的。戒有有相与无相之,有相即...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04550826.html
  • 阿含经上的“道”

    流水,不能。如经上所载,六触入处能三妙行满足,三妙行能令四念处满足,四念处能七觉满足,七觉能令明解脱福利满足(杂阿含二八一经)。又,持戒便得不悔,不悔便得欢悦,欢悦便得喜,喜便得止,止便得乐,...缘灭法,而言之,各各均是道,合而言之,亦是道,虽然如此,其间仍有次第存在,不容颠倒,即应先见八正道之道,随所见之八正道之道而行,才能从彼道见苦灭道迹——缘起法还灭门之缘灭道迹...

    杨郁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73252957.html
  • 陋室杂谈(六)无明是怎样生起的

    平时所说见惑,粗的思惑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思惑,中分的思惑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尘沙惑,细分的见思二惑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无明惑。我们断惑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都是首先破见惑,然后依次思惑、尘沙惑和无明惑...无明,盲目相信这些串联起来的图像是一条完整而又连续流动的画面,把画面里的一切都误以为真实,这就是遍计执无明。此外依他起和遍计执这二性都有见与思的功能,这两种功能被无明染污了之后,就分别产生出见和思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10856710.html
  • 性善恶论 (下)

    混合论了?其实不然也。佛教主张:无明烦恼,是可以逐渐降伏而除的,无明断尽了佛性也就圆成了,这就叫做烦恼证菩提,了生死入涅槃。在生死的凡夫位中,烦恼是恶,佛性是善;一旦证了菩提 ,入了涅槃,根本也...可?答:性之善、恶,但是善恶法门,性不可改,历三世无谁能毁,复不可坏。譬如魔虽烧经,何能令性善法门尽?纵令佛烧恶谱,亦不能令恶法门尽。如秦焚典坑儒,岂能令善恶尽耶?问:阐提不断性善,还能令修善起...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55457025.html
  • 人生的透视

    烦恼所知二障种子),一分无明,增一分智慧,一分无明,是谓无漏慧学。如是无明,证真如,直至最后无明究竟尽,于是三德圆彰,四智圆明,证菩提涅槃,而成至高无上,究竟圆满的佛果。  以上说明由修道谛... 既明苦谛是结果,集谛是苦因,即知如欲避免三苦八苦等结果,必须除贪嗔痴等惑,不造杀盗淫等业。这叫做“知苦思断集”。由明苦果,而知苦因,苦因若断,苦果不生。正如治病,诊察病象,查明病根,治其病根,疾病...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72957113.html
  • 探讨戒律在时空演变下的适应性

    贪嗔痴诸有漏法为因,而三毒必须以三无漏学去对治,以一分戒断一分贪、一分定一分嗔、一分慧断一分痴,戒定慧同时增长,贪嗔痴则随除。因此五夏专精学戒中,持一分戒的同时,也得一分定,证一分慧,因为三学是...如人有二十子,真实如来所说。卜由此可知,真理只有一个,可是各人领悟的深浅却有不同,由于根机聪慧愚昧的差异,因此有利根钝根之,虽然道理上皆能证入空性,可是习气并未完全除,所以在权教的见解上仍有所争执...

    果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95965548.html
  • 《阿含经》上的“道”

    涅槃(卷三三第一○经)。  [三]连贯性:  道具有连贯性,即所谓法法相依、法法相成、法法相因。一个接一个,犹如流水,不能。如经上所载,六触入处能三妙行满足,三妙行能令四念处满足,四念处能七觉...缘灭法,而得解脱。此八正道,苦灭道迹及缘起、缘灭法,而言之,各各均是道,合而言之,亦是道,虽然如此,其间仍有次第存在,不容颠倒,即应先见八正道之道,随所见之八正道之道而行,才能从彼道见苦灭道迹——缘起法...

    杨郁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05667416.html